分享好友 资讯文章首页 资讯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人形机器人打开“具身智能”蓝图

2024-06-16 11:59IP属地 广东佛山110经济参考报

  从搬运重物到端茶倒水,从进厂打工到做饭叠衣……当大模型为机器人注入“灵魂”,人形机器人“进化”加速。业内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的落地最快今年或明年就能在部分试点实现,“入户”则将在10年左右。

  变化——迈入“人形时代”

  近期,国产人形机器人领域动作频频: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首次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现“拟人奔跑”、瞄准老年人陪护市场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问世、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进入蔚来总装车间“实训”当起“见习厂工”……

  不止中国,站上风口的人形机器人,正在席卷全球一二级市场。从创业公司到科技巨头,从软件平台到硬件开发,都在竞相入场。当英伟达、特斯拉、微软纷纷以实际行动表示“看涨”后,高盛重新调整了对2035年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的预期:从60亿美元上调至380亿美元。

  “一条千亿元规模的赛道,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市场需求的驱动、产业链条的完备、核心技术的突破。”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焦继超说,“机器人+大模型”落地提速的今天,技术、资本、市场实现具身智能的热情,掀起广阔的想象空间。

  老龄化社会、少子化社会的叠加,以及劳动力的相对短缺,激发了社会对人形机器人的切实需求。“制造业(如汽车组装、零部件排序)及特殊作业(如高空作业、危险任务)方面,人形机器人能完成高风险、重复性的脏活、苦活、累活,降低相关岗位的伤病率、死亡率,提升职业满意度,因此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到来充满期待。”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北大-银河通用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王鹤说。

  记者来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迎面遇见一位身材颀长的机器人正在爬楼梯。这个名为“天工”的人形机器人不仅拥有聪明的脑、灵巧的手,丝滑的动作间还透着些许“柔美”,就连外形都与人类贴近:身高1.63米、体重43公斤。当工程师向“她”发出指令,只见“天工”上半身略向前倾,手臂配合腿部移动加大摆动,竟迈开小步跑了起来。

  深耕机器人20余年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相信,通用机器人的未来形态一定是“人形”。

  过去传统的仅从事单一操作的专用机器人,如焊接机器人、打磨机器人,本质上是一个自动化设备,仅需执行人提前写好的固定程序,因此形态上只需要一条腿或一只臂。

  “而大模型为机器人注入‘灵魂’后,机器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感知、理解、推理、决策能力,能完成复杂环境的多元任务。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场景构建、工具设计,均是基于人类的物理特性进行开发,‘人形’可降低适配成本、快速适应环境;另一方面,未来通用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走入人类生活、服务人类,‘人形’是与人交互最自然、体验最优的形态。”熊友军说。

  进化——实现“知行合一”

  这届“人形机器人”妙在何处?

  相较于过去一只机械臂,已“实训”下车间的国产人形机器人Walker S用丝滑行动给出答案:“她”的一双敏捷手对准车头精准贴上车标,一双灵巧脚带动躯干协调地自动走位到每个座椅进行安全带的拉伸检测,一双“慧眼”还能对准车门、车身表面进行缺陷检测。

  “这届人形机器人的飞跃性突破是‘知行合一’。表现为‘聪明脑’指挥‘敏捷手’‘灵巧脚’,使机器人行动起来更加自主、灵活,且能在学习中不断进化。”科大讯飞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季超说。

  何来“聪明脑”“敏捷手”“灵巧脚”?

  “一方面,大模型的迭代使‘大脑’更加聪明;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软硬件能力的提升,使运动更加灵活。两股力量牵引人形机器人的进化。”季超说。

  看上去,大模型有了“身体”,机器人也有了“大脑”。往里看,其实是大模型的感知推理能力,融入了机器人的具身能力。

  这些类人的能力又是如何实现的?

  “源自三个部分:感知、规划、执行。”王鹤说,从技术实现角度,如果拿人来类比,不仅需要人类智慧的核心大脑,也关系到负责运动控制的小脑。

  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感知、理解、规划。“当我们对机器人说‘我渴了’,机器人首先会理解并拆解意图,然后分步骤进行规划设计:比如,第一步寻找水在哪里,第二步思考如何打开冰箱门、从冰箱中取出水、关上冰箱门,第三步递送到我们面前。这每一步,包括理解语义、任务规划,都在‘大脑’中进行。”王鹤举例说。

  人形机器人“小脑”的使命则是运动控制、任务执行。王鹤进一步解释,“例如,如何找到冰箱位置、避开路障走过去,用多大的力去伸手拉门、冰箱门开到多大,以及行走的每一步如何调动四肢与躯干、实现手眼脚协调运动,‘小脑’实现的任务是当前研发的难点。”

  “技术路线上,今天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越来越接近人类思考、决策、执行的过程。”熊友军说,过去的认知是通过语音交互、视觉识别,以自然语言理解的方式或传统的人工智能方式实现,现在则使用VLA(视觉语言动作)这样的多模态大模型来完成“大脑”功能。过去的运动控制是通过模型优化的方式,而现在人形机器人的跑、跳则更多是基于强化学习、模仿学习来实现“小脑”与“躯干”的功能。

  大模型的迭代为机器人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在于,它不仅应用于“大脑”的理解、推理、规划之中,也将融入到“小脑”“躯干”参与的感知与执行过程。

  人形机器人拥有更加强大的泛化能力后,将更好地与物理世界交互,进一步降低部署成本、应用门槛,这也是具身智能前进的方向。“具身智能强调智能体与物理世界的交互与反馈,服务于现实场景,解决人类的实际诉求。”焦继超说。

  演化——“入户”十年可期

  人形机器人以“洪荒之力”模仿并复刻人类智能,但它终究不是人类。

  莫拉维克悖论指出,人类独有的高阶智慧对机器而言只需要极少的运算,如推理,而人类无意识的技能与直觉却需要机器耗费极大的运算能力,如接住抛物。

  “眼下,人形机器人的能力瓶颈并非在于‘大脑’的感知、理解、判断,而恰恰是缺乏类似人类‘小脑’的泛化执行能力。”王鹤说,这一瓶颈导致的问题就是人形机器人“干活”不够快、不够敏捷。

  这一瓶颈的根源是高质量数据的匮乏。“机器人‘大脑’所需数据可从互联网的文本、图像中获得,而‘小脑’所需的数据少之又少。有限的来源之一是国外部分企业采取的人工遥控机器训练的方式,采集到的数据既难、又贵、且慢。”王鹤说。

  高精度模拟真实世界的物理场景、于仿真环境里合成的数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合成灵巧手模拟真实世界抓取物体进行训练采集到的数据,然后在真实环境里测试、泛化,能破解机器人“小脑”所需的数据“投喂”问题。

  还有专家指出,实时性、推理速度也是当前具身智能面临的另一瓶颈。目前,基于大模型的机器人控制在线决策至少需50毫秒,一般延迟为1至5秒,无法满足工业场景3至10毫秒的需要。

  “人形机器人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它的突破一定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技术的沉淀。大规模量产、商业化也都是挑战。”多位受访者表示,尽管人形机器人的成长速度肉眼可见,但距离产业爆发的“iPhone时刻”还有距离。

  “可以确定的是,人形机器人率先在工业场景落地,接下来是应用于商业场景,最后是进入千家万户。其中,工业场景的落地最快今年或明年就能在部分试点实现,人形机器人‘入户’在10年左右实现。”熊友军说。

  焦继超给出一组数据:目前,中国是全球申请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最多的国家,共计6618件。“这将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稳步向好发展夯实基础。”

  “什么时候我们能做到‘类脑模型’,把所有模态数据一股脑放入数据集中,还能响应足够敏捷,听得懂语义、解析得了意图,也就真正实现了具身智能,这也是我们将着力解决的问题。”王鹤说。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商业化落地可期 上市公司竞逐人形机器人产业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政策利好频至,产业链进展不断,商业化落地持续加速。机构人士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和商业化元年,板块催化密集,商业化落地也逐渐清晰。科技巨头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持续投入有望驱动行业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商业化落地可期,有望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政策利好频至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

2024-06-1618

人形机器人站上风口
  当前,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应用场景是否成熟?未来又将如何突破瓶颈、蓬勃发展?  赛迪顾问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未来功能型整机将逐步占据主流、发展潜

2024-06-1612

第四代高压电缆剥切打磨机器人“上岗”
  记者5月17日从国网天津电力获悉,国网天津电缆公司团队研制的第四代剥切打磨机器人首次完成110千伏高压电缆检修任务。该机器人较上一代整体重量降低了10%,作业时间压缩至50分钟以内,作业效率提升近30%。  据了解,高压电缆绝缘偏心度与半导电层厚度不均匀,是制约高压电缆自动化剥切装置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传统弹性浮动刀架进行电缆外轮廓的仿形,难以实现绝缘屏蔽断口

2024-06-0815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速 投融资热度居高不下
  近段时间,多地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例如,5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正斌表示,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坚持以整带零、以零强整、强化支撑,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实现“从0到1”的研发、“从1到100”的产业化。此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研

2024-06-0818

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在这里加速“奔跑”
    让机器人也能像真人一样“跑”起来,如今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已成为现实。  今年4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名为“天工”的人形机器人(见上图,杨东摄),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三层,只见1600余平方米的空间被分隔成多个大小不一的区域。在最大的一块场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工程师

2024-06-0811

智慧养老,让养老服务更便捷、更精准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小丽,小丽,我回来了”“小丽陪我遛弯吧。”  在近日举办的2024第十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长者陪伴机器人“小丽”像个小尾巴一样,可以记忆、提醒老人的外出时间、关火、服药时间等。通过指令,可以让小丽帮忙拨通亲友电话或视频,边聊边干活……如今,“智慧养老”模式,使越来越多老人享受到了更加个性化、安全、舒适的产品。  森丽康

2024-06-0815

软体机器人能轻松爬过环路和弯道
  软体机器人由多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可折叠成扁平圆盘并延伸成圆柱体。图片来源:普林斯顿大学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工程师,将古代折纸技术和现代材料科学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软体机器人,可轻松穿过迷宫。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的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用模块化的圆柱形部件创建机器人的过程。  软体机器人的转向一

2024-06-0816

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落地 或成万亿级"蓝海"
  2023年12月29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上市。身高1.7米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手执红锤,与公司创始人一起在港交所敲响开市锣。  2024年3月,华为云与深圳乐聚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为盘古大模型、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将与乐聚自研“夸父”机器人本体研发与制造能力优势互补。  4月27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

2024-06-089

机器人产业链式发展潜力大
  15台新款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前整齐排列,迅速抓取、精准摆放,在平均每分钟300频次的效率下,一袋袋软装注射液被准确送入下一道工序。日前,在河北石家庄四药集团上线的并联机器人大幅提高了药品生产效率。  并联机器人由多个机械臂组成,主要通过平台并联控制提升运行轨迹精确度。石家庄四药集团装备环保中心副总经理刘慧杰介绍,企业不断扩能对单日产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借助京津冀机器

2024-06-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