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如果你希望成为主播,或者做播音行业养活自己,学习伪音配音等技巧,建议阅读本文,希望可以给你帮助哦,如果这篇文章没能解答你的疑惑,也可以看下方图片找到老师领取价值上K的运营学习资料哦!
对于播音主持来说,懂得好的呼吸技巧真的非常重要,对我们也是事半功倍的
有声呼气训练,可以为我们的声音控制奠定基础,对我们的发声技巧很有好处!
一、“弹唇”练习
双唇闭合,即用气息冲击嘴唇,使它发出“嘟嘟”的声音,一定要使双唇颤动,更要使唇声响亮。
“弹唇”练习应体会的内容是:
1、用小腹肌慢收缩的感觉压迫气息冲击双;
2、使气息自始至终均匀流动,不能一会儿气多,一会儿气少,均匀是最关键的;
3、体会你的“弹唇”练习,一口气能弹多长时间,这也是控制气息的关键练习。另外,“弹唇练习”也可以作为一个声带按摩练习,帮助已疲劳的嗓音尽快恢复健康。
二、“哼鸣”练习
是指用鼻腔共鸣,是为了将来发出较高声音做准备,为高低音的上下连结做搭桥工作的。有了“哼鸣”我们的声音才有光彩。
“哼鸣”练习是闭口哼唱,闭口时要感觉口中含一小口水,鼻腔竖起,然后深吸气、哼唱。同样要求气息均匀有动感。
鼻腔共鸣,不是鼻音共鸣。它是指通过鼻窦、鼻腔、腭窦产生共鸣,而鼻音则是把声音直接送到鼻子里。
切记“哼鸣”时,声音是在鼻腔后上方,眉心处发出,每天可用一个单音延长练习,直到眉心产生振动。
气泡音
1、闭口发30秒
2、张口发30秒
发音练习
1、发中音“啊(a)”
吸一口气,用小腹控制气息,口腔张大,发“啊”的延长音,时间20秒以上为合格,重复做3遍。
2、发高音“一(i)”
吸一口气,用小腹控制气息,嘴巴咧开,发“一”的延长音,时间20秒以上为合格,重复发3遍。
3、发低音“呜(u)”
吸一口气,用小腹控制气息,发“呜”的延长音,时间20秒以上为合格,重复发3遍。
4、发元音
吸一口气,用小腹控制气息,发“a、o、e、i、u、ü”五个元音,注意这个五个元音要连贯发出,中间不要停顿,尽量的拉开拖长,重复发3遍。
5、拖长腔
选择发音响亮的音节组成的人名,比如:阿毛、阿花、小兰、小安等等。
假设这个熟识的“阿花”在远处,你发现了她,要喊她,迅速的吸一口气,然后拖长腔喊他,重复喊3遍。
人形机器人站上风口
当前,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应用场景是否成熟?未来又将如何突破瓶颈、蓬勃发展? 赛迪顾问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未来功能型整机将逐步占据主流、发展潜
2024-06-1621
软体机器人能轻松爬过环路和弯道
软体机器人由多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可折叠成扁平圆盘并延伸成圆柱体。图片来源:普林斯顿大学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工程师,将古代折纸技术和现代材料科学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软体机器人,可轻松穿过迷宫。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的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用模块化的圆柱形部件创建机器人的过程。 软体机器人的转向一
2024-06-0821
科技改变生活:外骨骼助你身轻如燕
你能轻松举起50公斤的重物吗?你能举臂500次无压力吗? 当我们梦想着拥有科幻大片中的超能力时,一些特种机器人产品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前些年在上海街头,就曾出现一位身穿外骨骼设备的外卖小哥,背着重达百斤的外卖箱行走爬楼,却身轻如燕。如今,中国电科研制的一款名为“白虹”的髋关节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为我们打开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因其动力系统被放置在髋关节两侧,所以叫髋
2023-04-2838
世界首创“相变油墨”可实现被动式控温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种可改变房屋、汽车供暖和制冷方式的“相变油墨”,它能实现复杂的“被动气候”控制,具有帮助减少能源消耗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潜力。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材料化学杂志A》上。 研究领导者穆罕默德·塔哈博士表示,这些油墨可用于开发涂层,实现被动加热和冷却。 被动式的气候控制方式可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并可减少
2023-04-1831
“仙女”机器人借助风和光飞行
刺激响应聚合物的发展为下一代小型无线控制软体机器人带来了大量新材料相关的创新。工程师们已使用这些材料制造可行走、游泳和跳跃的小型机器人。但此前,还没人能让它们飞起来。芬兰坦佩雷大学轻型机器人小组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名为“仙女”的新设计——一种基于光响应材料组装的飞行机器人。这种聚合物组装机器人,能靠风飞行,并由光控制。 从蒲公英种子得到灵感,“仙女”具有多个仿生特征
2023-04-1823
新型微型机器人可通过电磁混合动力推进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26日发表声明说,由该校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发出了一种微型机器人,能够在生物样本中通过电磁混合动力推进与“导航”,并具备识别、抓取和运送单个细胞的能力。 这一微型机器人是人造颗粒,直径仅10微米,相当于单个生物细胞大小,可自动或通过操作员的外部控制执行移动任务。相关论文发表在德国《先进科学》杂志上。 此前基于电导机制操作的微型机器人在
2023-04-1829